2021年1月4日上午,工商管理系列讲座《国际化过程模型与国际新创企业框架:从现象到理论》在教学楼G206召开,讲座由商学院工管系副教授黄胜主讲。本次讲座以国际化过程模型和国际新创企业框架两大理论观点展开,对比两大理论的差异点,指导国际商务实践并预测未来。
黄胜主讲
黄胜以华为国际化历程作为切入点,介绍国际化过程模型,解释企业渐进式国际化的现象。他指出,该理论将企业分四个阶段实现国际化。其次,该理论认为母国与东道国心理距离远近会影响企业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这一观点也意味着企业的学习和市场承诺需要时间,从而进一步揭示国际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他指出国际化过程模型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理论的贡献在于引入了知识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解释变量,解释了国外市场经验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解释了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局限性在于该模型过于简单化,忽视企业跳跃式发展的情况,以及兼并这一常用海外市场的模式和外生变量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黄胜以罗技公司和大疆科技公司作为案例,将理论和现实案例对比分析,深入解释了该理论的优势和劣势。
在本次讲座中,黄胜讲解了第二大理论为国际新创企业框架。他介绍了国际新创企业的背景和定义,并对国际新创企业框架的基本观点、理论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阐述。点明国际新创企业框架能更好解释国际新创企业现象的优势,同时也指出该框架的劣势,即其未能很好解释企业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利用。
黄胜将国际化过程模型和国际新创企业框架进行比较,指出它们代表的不同国际化方式,得出国际新创企业框架与国际化过程模型的基本结论相违背这一观点。他运用表格将两大理论的观点进行汇总并分析,让同学们对企业国际化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同学们更好地辨析企业国际化现象和一般趋势。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