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粤港澳高校学生对粤商精神的了解与传承,加深学生对湾区商贸文化的系统了解,增强学生对传承新时代商贸文化的自豪感与使命感,2023年6月25日至7月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与港澳地区高校联合举办“湾区青年粤商精神传承与创新能力提升实训营”(以下简称“粤商精神”实训营)和“‘古港新韵’:湾区商贸文化的新时代传承实践研修班”(以下简称“古港新韵”研修班)。本次项目采用线上专题讲座和线下实地走访、企业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约60名学员参与。
开班仪式
6月26日,“粤商精神”实训营和“古港新韵”研修班联合开班仪式于线上进行。广外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袁登华、国际交流合作部副部长徐艺青、商学院副院长丁浩、人力资源系主任谢俊、项目学员共同参加线上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丁浩主持。
开班仪式合照
袁登华介绍了商学院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定位、发展现状、创新创业育人特色等。徐艺青对大学背景、国际化特色进行介绍,并对活动的组织表示肯定,祝愿同学学有所成。谢俊教授希望同学们思考所学、运用所学,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事业中,为实现共同目标作出贡献。
线上授课
“粤商精神”实训营通过专题授课,为学员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与专家们共同探索粤商精神的真谛,引导学员探求粤商精神的深厚内涵。袁登华以《粤商公司治理与绩效提升》为主题,阐述了粤商企业的人员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模式。他强调了企业持续盈利、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员工成长的目标,启发同学思考实现这些目标对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和绩效提升的重要性。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赵子乐副教授的讲座主题为《粤商发展模式》,他介绍了粤商的团结内聚和商业模式,指出发达的宗族组织和族群纽带的维系对粤商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员从新的角度思考感受粤商的智慧以及见证粤商发展模式如何融入最新时代浪潮。丁浩以《粤港澳商贸文化五百年与新时代传承》为主题,带领学员们跨越五百年感受近现代商贸文化。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粤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有助于商贸文化的传承与未来发展,激发同学思考厚重的粤港澳商贸历史文化在新时代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广外商学院教授朱文忠授课的主题为《粤商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他指出粤商文化本质上是儒商文化的代表之一,包括孝顺、悌敬、忠诚等文化价值观。向学员介绍了粤商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案例,突出粤商企业关爱员工,追求和谐员工关系,具有家国情怀的特质。满天星公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梁海光以《粤港澳大湾区非营利组织的创新与管理》为主题,详尽介绍了本土非盈利组织“满天星”公益,强调非盈利组织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启发同学思考在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非盈利组织如何通过创新更高效地实现组织的使命,适应社会和环境需求,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谢俊授课的主题为《粤商精神与民营企业创新》,他指出粤商精神作为广东民营企业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低调务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企业家精神和诚信守法、互利共赢的商业道德。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粤商精神,民营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粤商精神”专题讲座
“古港新韵”研修班专题授课内容分为五大篇章,涵盖湾区传统商贸文化知识和新时代商贸文化传承等内容,旨在帮助学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入的理解。丁浩主讲的《从“海上丝银”至“双城联动”:明清时期广东与澳门(1553-1840)》以“继往开来”和“守正创新”为主题,分成两个方向、两位王子、两座港城、两段盛世四个部分展开,探讨湾区商贸文化的演进与格局。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主任王超教授的《广州英雄城市的红色传承》,让同学们了解了鸦片战争以来,广州在历史发展过程的曲折与发展,深刻体会到历史英雄人物不忘初心、敢为人先的精神。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教授在《从先行先试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讲座中,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讲解、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的详尽介绍,令学员深刻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资深经理夏林峰在《香港金融演进与新时代发展》的讲座中,讲述了香港金融演进与新时代发展历程,丰富了同学们的金融知识以及认识香港作为金融城市的另一面。西语学院葡萄牙语系系主任尚雪娇的讲座《中国与葡语国家教育文化合作》,通过介绍葡语基本知识、中国与葡语国家教育合作现状、中葡文化交流等内容,丰富了学员们的视野,引发对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文化外交、人才联合培养等的思考。朱文忠在《新时代的湾区商贸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中,从新时代与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出发,引发学员对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粤商文化价值观和粤商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让学员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在当代商业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古港新韵”专题讲座
线下实践
在两天的线下实地参访环节,学员们参观了珠江啤酒总部产业园区、博物馆,并参与了《珠江啤酒企业文化与职业生涯管理》主题分享会,对珠江啤酒的发展历史、生产工艺、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等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学员参观了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和综合楼展厅,进入广汽乘用车先进的生产线感受工艺技术,体验了汽车制造业中智能化、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趋势。随后,学员前往参观粤海关博物馆,听取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精彩深度讲解。最后,学员前往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7月1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教研室曹婷婷科长带领同学参观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介绍各功能区域和创新创业团队办公室,并组织学员与创新创业团队“木木科技”进行深入交流。
实地参访
通过线下参访活动,学员亲身感受粤商精神在大湾区的传承与创新,深入了解传统型粤商企业代表、创新型湾区本土制造业企业代表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丰富了学员对粤港澳大湾区商业发展的立体认识。了解到广州作为重要的海关城市的历史地位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感受到传统建筑和现代商业文化结合的独特魅力,体验到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文化传承的创新活力再现。
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分为成果展示与结业总结两个部分,商学院副院长丁浩、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谢俊出席仪式并致辞,结业仪式由商学院党政办廖晓君主持。
在结业仪式的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环节,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主题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与区域发展”、“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关于潮商那些事”等,充分展现学员对本次学习内容的思考和运用。
小组成果展示
谢俊作为“粤商精神”实训营负责人和教师代表致辞,其对学员的付出和成果表示赞赏,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探索精神,做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丁浩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他对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学员表示感谢,并围绕“时”“空”“心”“脑”“手”五个字进行总结发言,从历史和空间维度出发,鼓励学员在未来发展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做到知行合一,不负韶华。
结业总结
此次活动是商学院成功举办第五期“万人计划”项目,是首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通过专题授课、实地走访、分组讨论考核等形式,让来自粤港澳的学子体验丰富多彩的湾区商贸文化,增强对湾区融合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进三地学子友谊。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高校的协同合作,积极融入“湾区校园”的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商学院”。
结业仪式合照
部分学员感言
香港浸会大学 张辉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天的线下活动,参观了珠江啤酒的展览馆和总部,从引进国外设备到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从第一罐纯生啤酒到纯生企业文化精神,它是技术、管理和员工素质的集中体现。第二天参观了广汽传祺的总装配线、粤海关博物馆和永乐坊。感谢活动举办方,不仅学到知识,还认识了内地、澳门和香港的学生,交流与碰撞让人成长!
澳门理工大学 彭伟轩
很荣幸能够以港澳学生的身份参加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古港新韵”活动。在活动的前两天,我们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一系列的讲座,学习到了广东地区的历史和商业背景,并且了解到一代伟人们与广州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理念深入人心,9市2区互相交流贸易,打造世界第四大湾区,成为中国的明信片!
澳门科技大学 彭子珊
参加湾区青年粤商精神传承与创新能力提升实训营,让我对商业和创新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持续学习。我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也希望将这种粤商精神传承下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 王海诗
“在如今这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团结互助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合作,尤其是作为我们这样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通过此次培训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过程,而且开阔了眼界和见识,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更多地激发了我对跨文化交际的热情和动力。此次研修班活动极大地开拓了我的交流思维,对我日后的工作学习具有启发性意义,相信我们能更好地运用这次文化交流经历,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突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曾伟业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明白了作为一名生活在广东的青年人,我们要主动学习粤商文化知识,了解粤商精神的本质和内核,传承他们身上具有的高尚品质,而这种品质就包括低调务实、敢为人先、开放兼容、利通五洲、达济天下等。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粤商文化会逐渐深入人心,粤商精神会发扬光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银长宇
通过这次研修班,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湾区商贸文化的知识,还结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优秀同学。与他们的交流和讨论让我受益匪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商贸文化研究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分组讨论和实践环节中,我和同伴们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思考,培养了相互理解与合作的能力。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图文:廖晓君 曾伟业 戴祺鸣
编辑:廖晓君 蔡燕漫
校对:蔡燕漫
初审:谢俊 刘天娇
复审:丁浩 袁登华
终审:肖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