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0(6)《CSSCI,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0期《创新政策与管理》全文转载,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 制度倾斜、低技术锁定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经济.2009(11)《CSSCI,核心期刊》(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论点辑要”摘登部分观点;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3期《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获暨南大学“黄德鸿奖学金”) [3] 政治关系与创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财经研究.2010(10)《CSSCI,核心期刊》 [4] 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的理论成因及实证检验.经济学家.2010(7)《CSSCI,核心期刊》 [5] 粤商“敢为人先”VS浙商“VS浙商“应变开创”—基于特质信息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 [6] 全球经济失衡:中国的位置与治理参与抉择.国际经贸探索,2012(12)《CSSCI,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 [7] 多元化能否产生共同保险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当代财经.2008(10)《CSSCI,核心期刊》 [8] 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之间关系探析.管理学报.2010(7)《CSSCI,核心期刊》 [9] 新会计准则与资本市场的技术创新信息反馈——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经济管理,2011(11)《CSSCI,核心期刊》。 [10]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反馈效应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11(10)(2011年10月获评深圳证交所《证券市场导报》首届论坛征文一等奖)《CSSCI,核心期刊》。 [11]流动性因素与中国股市的技术创新信息反馈.产业经济研究,2012(4)《CSSCI,核心期刊》。 [12]大股东控制、身份认同与薪酬激励.财贸研究.2010(4)《CSSCI,核心期刊》 [13]服务业创新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暨南学报.2011(2)《CSSCI,核心期刊》 [14]身份认同与薪酬激励:一个文献评述.产经评论.2010(4)。 [15]Financial Crisis Shock,Political Relationships and BankManagement:Evidence from China.ContemporaryAsian Economy Rerearch.2010(2):9-23. [16]构建广州创新型城市产业体系的战略研究—基于内生技术增长理论视角岭南学刊,2013年1月第1期 [17]宏观全要素生产率与微观企业创新特质:基于珠三角数据的研究,岭南学刊,2014年第5期,80-88。 [18]经理人身份认同、薪酬激励与公司价值,中国金融学,2013年12月第1期(总第16辑),1-25。 [19]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逆周期特征,当代财经,2014年8月第8期,65-78,封面文章。 [20]财政分权引致了市场异质竞争吗?—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财经研究,2013年11月第11期,20-33,封面文章。 [21]Investment Cash-flow Sensitivity Measures Investment Thirst,But Not Financial Constraint,Accounting and Finance(SSCI),2016年即出。 |